《品尚艺术》杨学军老师采访

时间:2013-05-06 来源:《品尚艺术》

 1.旅美多年,艺术创作、想法受国外的哪些艺术家影响较深?

  我是学雕塑的,我97年旅美至今也有15个年头了,当然,期间也陆续有回国内参加各类展览和专注创作。在国外最大的受益无疑是能零距离地看到很多世界各国和顶级艺术家的作品,传统精典和当代的都有,自然艺术创作的路子和思想不自觉地受到渗入和融汇,尤其是在纽约MOMA当代艺术馆零距离观摩英国现代派大师哼利摩尔的雕塑时,那简直是用激动人心来形容,大师作品散发出来的那种人与自然共存相依、心灵洗礼、空凌宁静的意味,那种“天人合一”的理念一直影响着我的艺术创作。

  2.什么原因令您归国?归国时国内艺术状况如何?最深的感受是?

  其实,现在世界大同,不象从前,似乎出国就能捡到钱,能过上如意的生活,我越发觉得,21世纪的艺术已走向泛艺术,艺术家展示的平台越来越大、展示的机会越来越多,就越需要艺术家的个人面貌和风格突出,也就越需要艺术家创作的源泉来源于本土文化和自身心灵的感动。所以当今东西方文化互动、艺术家走进来,走出去已成为一种常态,也是必然。我是21世纪出国的,现在的艺术市场已如此开放、包容和成熟,主流文化和非主流双轨并存,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3.怎样看当下国内外的艺术形态?

  国外艺术品市场因金融风暴至今皮软,我在波士顿看到原本很繁荣的艺术区和画廊一条街,很多都改成卖家具店了,与我签约的经纪公司也心情不好,当然这是底谜期,我坚信这是暂时的现象,相反,国内绘画艺术品市场越发在升温,雕塑品也开始萌动,每个画廊机购和艺术媒体都在搭建平台,摩拳擦掌,似乎看到雕塑艺术的春天已经来临。

  4.现在如何分配在美国及国内的时间?

  因我现在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工作室和制作工厂也都在广州,每年预约了很多展览在国内,大约每年三份之二的时间都在国内吧。

  5.2010接受广州美院聘请成为雕塑系教授,对您而言,可以说是艺术创作及身份的回归。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我个人并不赞同这种说法,其实,古往今来,艺术家就应当身怀放眼世界、贯通全球、你来我往的人生态度,而不是闭门造车、与世隔绝。

  现在已是零距离时代,已没有“远去”和“回归”的说法,中国社会历经40年的开放已走出“本位主义”,走进“接轨和宽容”,民族复兴的时代已经到来,优胜劣汰,凡是“好”的就一定深受欢迎。

  6.您最欣赏哪位海外前辈(比如:李铁夫、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如何评价他们的艺术创作?

  我喜欢李铁夫的油画是因他的功力和气度把我带入简约而又深邃的艺术境界。

  我喜欢林风眠的画是他真正义意上地把东西方文化和审美的共性点有机巧妙地展示给人们,激发起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0 阅读
取消
  • 作品
  • 首页
  • NFT